朱熹

朱熹

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

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

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

作者《朱熹》的诗文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观书有感·其二

朱熹朱熹 〔宋代〕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水口行舟二首

朱熹朱熹 〔宋代〕

昨夜扁舟雨一蓑,满江风浪夜如何?
今朝试卷孤篷看,依旧青山绿树多。郁郁层峦夹岸青,春山绿水去无声。
烟波一棹知何许?鶗鴃两山相对鸣。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司马光好学

朱熹朱熹 〔宋代〕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选自朱熹编辑的《三朝名臣言行录》)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回文)

朱熹朱熹 〔宋代〕

晚红飞尽春寒浅。浅寒春尽飞红晚。尊酒绿阴繁。繁阴绿酒尊。
老仙诗句好。好句诗仙老。长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长。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咏红白莲

朱熹朱熹 〔宋代〕

红白莲花共一塘,两般颜色一般香。宫娥梳洗争先后,半是浓妆半淡妆。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鹧鸪天(叔怀尝梦飞仙,为之赋此。归日以呈茂献待郎,当发一笑)

朱熹朱熹 〔宋代〕

脱却儒冠着羽衣。青山绿水浩然归。看成鼎内真龙虎,管甚人间闲是非。
生羽翼,上烟霏。回头只见冢累累。未寻跨凤吹箫侣,且伴孤云独鹤飞。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梅花两绝句 其一

朱熹朱熹 〔宋代〕

溪上寒梅应已开,故人不寄一枝来。天涯岂是无芳物,为尔无心向酒杯。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晚霞

朱熹朱熹 〔宋代〕

日落西南第几峰,断霞千里抹残红。上方杰阁凭栏处,欲尽馀晖怯晚风。
拼音

水调歌头(次袁仲机韵)

朱熹朱熹 〔宋代〕

长记与君别,丹凤九重城。归来故里,愁思怅望渺难平。今夕不知何夕,得共寒潭烟艇,一笑俯空明。有酒径须醉,无事莫关情。
寻梅去,疏竹外,一枝横。与君吟弄风月,端不负平生。何处车尘不到,有个江天如许,争肯换浮名。只恐买山隐,却要练丹成。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菩萨蛮(次圭父回文韵)

朱熹朱熹 〔宋代〕

暮江寒碧萦长路。路长萦碧寒江暮。花坞夕阳斜。斜阳夕坞花。
客愁无胜集。集胜无愁客。醒似醉多情。情多醉似醒。
© 2023 声声慢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